今年以來,長期保持熱度的除了AI,還有彩票。
近日,財政部公布了一份數據:今年1至5月,全國彩票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750.88億元,達到了2251.71億元,同比增長高達50%。這一增長率令人瞠目結舌,也引發了人們對彩票熱銷原因的探討。
財政部指出彩票銷售數據大漲的三個關鍵因素:去年同期彩票銷量基數低、主流賽事帶動和即開型彩票配套營銷。
流傳更廣的觀點是,彩票銷售數據的大漲是經濟衰退的產物。他們認為,當人們在經濟困境中尋求預期收益時,彩票這種低門檻的投資方式成為了他們的首選。
實際上,這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。
那么,彩票銷售數據大漲的真實原因是什么?它和經濟周期有什么相關性?彩票背后又有哪些有趣經濟學原理?本文將回答上述問題。
經濟周期和彩票銷售額
經濟周期,決定了大部分經濟行為,彩票也不例外。
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包括經濟增長、衰退、復蘇和繁榮,周期性的變化會對各行各業產生影響。
彩票銷售數據和一些人解釋的剛好相反,彩票銷售額和經濟周期有正相關性。
第一,彩票銷售額和GDP同漲同跌。
不僅僅是中國,美國和日本的彩票銷售也體現出了順周期屬性。
國聯證券的一份研報顯示,美國彩票銷售額從1982年的1.69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26.9億美元,同期GDP從3.34萬億美元增長至21.06萬億美元。
日本彩票銷售額從1960年的43億日元增長到1990年的6332億日元,同期日本的GDP從0.04萬億美元增長至1990年的3.13萬億美元。
彩票銷售額不僅和GDP同漲同跌,而且彩票銷售額在經濟較好時,其平均增速也往往比GDP的增速更高。
中國有彩票的36年時間,彩票銷售額的年平均增速是22%,GDP的年平均增速是13%。
美國和日本也是如此。
第二,彩票銷售額和失業率相反,但偶爾會同頻共振。
彩票銷售額高增速以及在經濟不景氣時還能獲得正增長的原因,影響因素除了經濟周期,可能還受到政策、市場,還有失業率背后的口紅效應,這背后就是行為經濟學。
彩票背后的行為經濟學
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國外,彩票似乎都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,一經推出便能迅速風靡。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為,投資者追求收益最大化和規避風險是兩個重要的假定。然而在彩票上,這一理論幾乎完全失效。買彩票的人關注的不是每次買彩票累計獲獎的總和,而是將每一次買彩票都當作是擁有一次實現一夜暴富的冒險機會,這筆支出往往會忽略所付出的風險。
對于彩票銷售的火熱,行為經濟學家給了三個原因。
第一,彩票被人們歸類在單獨的心理賬戶,具有“冒險”和“增值”雙重特性。
當一個人在去看電影的路上,價值50元的電影票丟失了,他大概率不會再買一張,而如果去買票之前丟了50塊錢,這個人大概率會買票觀影。
同樣是50元的價值,被放進了不同的心理賬戶,人們做出的行為也會發生變化。
人在潛意識中會將資產放入不同的心理賬戶,一部分資產可以用來偶爾賭一把,一部分資產要用來養老、一部分資產用來提升自己、一部分資產用來消費度假等等。
彩票具有冒險增值的性質,因此,人們在購買彩票時有非常強的風險承受能力,甚至會主動尋求風險。這種心理行為致使彩票銷售,相比于普通商品具備了更大的吸引力。
第二,人們在購買彩票的過程中,往往會高估自己的判斷力。
在彩票市場中,當媒體大肆報道某地彩民中了幾億元的大獎時,投資者會過多關注這些中獎信息,而忽略了一些基本事實,比如中獎者只是少數,實際獎金總額與投注金額相差甚遠等。
第三,彩票具有趣味性。
彩票作為一種博彩活動,可以追溯到古代羅馬,當時皇室與商界的人用彩票進行抽獎,抽獎可以帶給人們驚喜和刺激,幫助人們緩解壓力,放松身心。
數字型彩票成本低廉,2塊錢就可以買一個少奮斗半輩子的機會和開獎前幻想中獎的快樂。
在各個因素影響下,即開型彩票2019年的銷售額為285.22億元,同比增長26.6%。2020年,即使是遇到疫情,銷售額仍然漲了3.1%,2019年到2022年,即開型彩票的年平均增速高達27.5%。
相較于投資或者投機,不成癮的消費品或許是彩票最好的定位。
網站首頁 | 公司簡介 | 加入我們 | 聯系我們 | 虛擬主機 | 無錫網頁設計 | 域名注冊
無錫企業做網站模版 | 無錫做網站 | 無錫企業網站建設|先舟erp| 無錫不銹鋼加工廠|軟瓷
版權所有:無錫世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?2010 蘇ICP備10231109號-3 ICP電信經營許可證:蘇B2-20100211
法律顧問:江蘇吳韻律師事務所 王久月律師 聯系電話:13301513068